片言隻字(投资稳赚)
並非所有指數基金的結構都一樣。即便以指數為基礎的投資組合基本相同,它們的成本也有可能相去甚遠。
成功的股市投資策略就是以極低的成本擁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
實施這一策略的最佳途徑非常簡單:購買一支涵蓋全市場組合的基金,然後長期持有。這樣的基金被人們稱為指數基金(index fund)。指數基金就是一個包含很多很多股票的投資組合,這種基金可以消除個別股票、市場板塊以及基金經理的決策帶來的風險,只留下整個股票市場的固有風險。
指數基金營運費用低廉、沒有顧問費、換手率極低、節稅效益極高。
如果我們中的某些人獲取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就代表另一些人賺取的報酬必定低於市場平均收益。因此,在扣除投資成本之前,想要擊敗股票市場,絕對是一場零和博弈。
成功的投資就是持有企業,並賺取企業股利帶來的巨額收益和美國(從這一點來看,或許是全世界)企業的增長收益。投資活動越頻繁,仲介成本和稅金就越高,財產所有者的整體淨資產就越少。而投資者的總體成本越低,他們所能實現的收益也就越高。要在長期投資中成為勝者,明智的投資者就必須將財務仲介成本降到最低,讓這些成本僅僅局限於絕對必要的層次上。這就是常識帶給我們的告誡,也是指數投資的真正含義。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指出,對股票的長期預期是經營(對資產在整個壽命期內的預期收益進行預測)和投機(對市場的心理進行預測)的結合。
股票收益幾乎完全取決於由企業創造的投資收益。至於反映在投機收益上的投資者心理因素,幾乎對股市總收益沒有影響。因此,決定長期股票收益的是經濟因素,而心理因素對短期市場的影響將隨時間逐漸消失。
預期市場基本是投資者預期的產物。他們總想猜測其他投資者如何預期,以及其他人會對市場上的新消息產生怎樣的反應。
標準普爾500指數包含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並以各公司股票的市值為權重,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
指數基金表現優於90%的主動型共同基金。
投資的真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投資者似乎總喜歡不辭勞苦地去挑選股票,希望找到能給自己帶來意外之喜的市場寵兒,或是試圖搶先一步,未卜先知,猜測股票市場的前景(總之,這也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最喜歡做,但是最徒勞的兩件事情)。
作為一個集體,所有投資者的收益總和必定等於市場收益總和。但是請注意:這是扣除投資成本之前的情況。
一旦扣除金融仲介成本,投資者的整體收益必然而且永遠會低於市場收益總和。
談到報酬,時間是你的成本,但是一旦考慮到成本,時間就成了你的敵人。
投資的成敗取決於成本的高低!
在選擇基金時,不該過分依賴過往的業績;你應該更加注重影響基金業績的持續性因素:共同基金的持有成本。只有成本是永恆的。
這些成本包含什麼呢?最常見,且最廣為人知的一項成本是基金費。第二項是每次購買基金時支付的手續費。第三項來自投資組合買賣證券的成本。
在所有基金中,傳統指數基金成本最低。1991-2016年,其平均年費率僅為0.1%。
股利是股票市場長期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1926年以來,股利年均收益率達4.2%,占股票市場10%的年均收益的42%。
股利的長期複利效應如此驚人,而且企業分派的股利金額相對穩定,股票基金獲得的大部分股利收益被費用吃掉。
股票基金的長期收益落後於股票市場,主要是因為成本;基金投資者的收益,遠低於基金的收益。
盲目的樂觀和貪婪,再加上共同基金從業者的推波助瀾,讓投資者在股市最熱時將大量資金投入股票基金。其次,錯誤的基金選擇又讓他們嚐到苦頭。這些基金在過去擁有優異的業績,但就像我們稍後看到的那樣,很快衰敗了。為什麼?簡單來說,是因為基金的高額收益趨向平均值回歸,甚至反轉。
巴菲特的“4E”原則:“費用(expense)和情緒(emotion)是股票投資者(equity investor)最大的敵人(enemy)。”
所有這些負面因素,我很難說哪個才是壓倒股票基金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最後的稻草肯定包括:
◆ 高昂成本。
◆ 基金選擇不當和入市時間錯誤。
◆ 稅金。
無論如何,駱駝垮了。或許,通貨膨脹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儘管指數基金在管理資本利得方面具有高度的節稅效應,但在分配股利收益時卻相對無效,原因何在?這是因為指數基金成本偏低,股利幾乎都直接流入基金投資者的口袋。
《漫步華爾街》(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書的作者伯頓·馬爾基爾也認同指數基金的理念:“指數基金 ... 在稅收上很易於接受,它可以遞延資本利得的實現。如果將指數基金作為遺產留給繼承人,甚至可以完全避免繳納資本利得稅;在股價保持上漲的長期趨勢下,股票間的轉換,意味著要繳納資本利得稅。稅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財務因素,因為資本利得的過早兌現將會大幅減少淨收益。由於指數基金並不涉及轉換股票,因此,可以比較容易地避免資本利得稅。”
主動型基金都面臨基金經理被更換的命運;很多基金早晚會被淘汰;成功的基金在吸引越來越多資金的同時,也在損害未來的成功。
每支基金的公開說明、行銷資料或是廣告中,都會特別註明(雖然字體太小,以至於常常不被人們注意):“過去的業績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
均值回歸的確存在。當一支基金收益率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時,隨後通常都會回歸甚至低於平均水準。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並且決定投資於一支近期擁有超級業績的基金,那麼你可以這樣反問自己:
◆ 原來的基金經理、人員和策略是否依舊?
◆ 如果基金資產擴大許多倍,那麼同樣的結果還能夠實現嗎?
◆ 費率或換手率高到什麼程度會損害基金業績?低到什麼程度會提升基金業績?
◆ 基金經理曾經追捧的股票,是否依然是股票市場的寵兒?
債券市場投資者獲取的收益,基本只受一個決定性因素的影響:利率水準。
聰明的投資者為什麼要持有債券?首先,長期由一系列短期構成,而在許多短時間區段裡,債券提供比股票更高的收益率。其次,持有債券更重要的原因是債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在市場大幅下跌時提供保護。
過度依賴垃圾債券以期增加總收益,投資組合將承擔極高的風險。投資者如果為了增加收益想要配置一些垃圾債券,一定要控制好比例,千萬不能太高!
第一支整體債券市場指數基金創設於1986年,至今仍然是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其基準參考指數是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幾乎所有主要的整體債券市場指數基金都追踪它。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 ETF)就是專為交易便利而設計的指數基金,也是經過偽裝的傳統指數基金。
投資這些追踪整體股票市場的指數型ETF並沒有什麼錯,只要你避免進行短期交易。
世界上的第一支ETF誕生於1993年,被命名為“標準普爾信託憑證”(Standard & Poor's Depositary Receipts, SPDRs)。ETF投資於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憑藉其低營運成本、高節稅效率以及長期持有的特點,成為傳統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最強勁對手(不過,由於經紀人要收取佣金,因此,它不適合投資者進行定期小額投資)。
在幾乎所有方面,多數ETF都背離傳統指數基金的原則:買入並持有、分散投資以及壓低成本。
本杰明·格雷厄姆把自己對投資者的告誡歸納為:“幸運的是,對普通的投資者來說,要獲得成功,並不需要他們具備很多歷經滄桑才能擁有的品質,如勇氣、知識、判斷力或經驗 ... 事實上,他們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讓自己的野心無限膨脹,以至於超出自己的能力,同時,採取標準的防禦型投資,把自己的投資局限在安全而有限的範圍之內,成功就指日可待。實現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要比大多數人想像的簡單;但是要實現超額收益就比我們看到的要艱難得多。”
本杰明·格雷厄姆堅信,你的第一個投資決策應該是如何配置你的投資資金:你應該持有多少股票、多少債券?格雷厄姆還認為,這很可能是你投資生涯中最重要的戰略決策。
兩個基本因素決定了你應該分配多少資產在股票和債券上:
◆ 你承受風險的能力。
◆ 你承受風險的意願。
你承受風險的能力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的組合:你的財務狀況、預期負債(如退休後支出、子女或孫子(女)的大學學費、住宅分期款),以及償還這些負債需要的時間區間。通常,如果這些負債發生在相對久遠的未來,你就可以承受較多風險。簡單來講,你只有為償還負債累積更多資產,你承受風險的能力才會提高。
你承受風險的意願則完全是個人偏好問題。有些投資者能從容面對市場漲跌,不會為此擔憂。但如果你因為擔心組合波動,而無法在夜裡安然入睡,那麼你或許在承受著超過自己意願的風險。綜合考慮,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和承受風險的意願構成你的風險容忍度(risk tolerance)。
本杰明·格雷厄姆建議人們採用的資產配置方式十分簡潔,即50%股票與50%債券,或是75%股票與25%債券到25%股票與75%債券之間的組合,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股票市場的內在價值將反映出經濟增長。為什麼?因為內在價值由股利收益率和收益增長創造,從歷史上看,股票市場和按GDP統計的經濟增長之相關係數是0.96(接近1,完美相關)。
如果你時間有限,或者害怕股市波動,一看到“海浪波濤洶湧”就想清算你的股票持倉,那採用“設計好配置並持有到底”策略,持有60%股票與40%債券固定比例配置的平衡型指數基金便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選項。
退休後收入應跑平通貨膨脹。
“博格模型”是一個包括40%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基金、20%國際股票指數基金和40%美國債券市場指數基金的組合。
我們需要考慮如下這些常識:
◆ 一定要盡可能早地開始投資,然後,就定期把寬裕的錢放到你的投資中。
◆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是我們也知道,不投資注定會讓我們的未來捉襟見肘。
◆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收益泉源是什麼,這也是我們的智慧之源。
◆ 指數基金所創造的投資組合多樣化,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選擇個股和選擇基金經理及其投資風格帶來的風險。
◆ 成本對投資的長期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我們也知道,應該盡可能地保證投資成本最小化。(我們還知道,稅收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還應該保持稅收成本的最小化。)
◆ 無論是戰勝市場還是成功地選擇市場時機,都可能導致自相矛盾。對少數人有用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多數人。
◆ 歸根到底,我們都知道,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確知明天會怎樣,更不可能知道10年後的世界將如何。但是,透過理性的資產配置和聰明的投資選擇,你實際上已經為未來做好準備,你將能克服一路上的艱難曲折,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不要認為自己比市場知道的還多;沒有人能夠做到。並且,不要以你認為是獨有的視角採取行動,其實那通常是數百萬人共有的視角。
無論發生什麼,堅持自己的計劃;從長期考慮;耐心和穩定是聰明投資者最有價值的資產。
~ data from 投资稳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