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或稱「高地症候群、高山反應、高原反應」,(英語:Altitude sickness,acute mountain sickness,縮寫「AMS」)是人體在高海拔狀態由於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
它通常出現在海拔2438公尺以上(約8000英呎)。高山症可以發展成肺水腫(HAPE,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和腦水腫(HACE, 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嚴重時可致死。
另一個較稀少的高海拔相關疾患,是因為慢性處於高山中而形成慢性高山症,又稱蒙格氏病(Monge's disease)。
成因
不同的人出現高山症的機會也相異。有些人在海拔1524公尺(5000英尺)時即可能出現症狀。青藏高原(平均4500公尺)、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4095.2米)、玻利維亞的波托西(4090公尺)、玻利維亞的拉巴斯(3828公尺)、和台灣的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平均3,000公尺)、玻利維亞的蘇克雷(2783公尺)、厄瓜多的基多(2763公尺)、哥倫比亞的波哥大(2619公尺)、玻利維亞的科恰班巴(2569公尺)、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2360公尺)、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2240公尺)、印度的大吉嶺(2100公尺)、馬來西亞的雲頂高原(1850公尺)、阿富汗的喀布爾(1800公尺)、南非的約翰內斯堡(1665公尺)、納米比亞的溫得和克(1650公尺)……都高於這個高度。但大多數出現症狀的人多是在海拔2438公尺(8000英尺)以上。多食用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減輕這些症狀。此乃因為碳水化合物較油脂類需要較少的氧氣進行氧化作用。高山症肺水腫和腦水腫是高山症中最嚴重的症狀,而較輕的症狀則包括視網膜出血和周邊肢體水腫。
登山的速度、到達的高度,個人的體能訓練程度,和每個人不同的體質特異性是決定高山症是否發生和嚴重度的四大主因。
高山症通常發生在快速上升海拔高度的登山活動,因此多可由較慢的提升高度來預防。
大部份的高山症病患,症狀常只是暫時性的而且常在身體適應後解除症狀。
症狀
頭痛常是最主要的症狀,通常在2400公尺以上出現,並有可能合併以下的症狀:
噁心或嘔吐
全身無力
頭昏或頭重腳輕的感覺
失眠
早期的症狀包括倦怠、全身無力,尤其是在費力登山時,更甚者開始出現頭痛、失眠、持續的心跳加速、噁心和嘔吐。(尤其是小孩)急性高山症之早期症狀通常都是在抵達高地後6至12小時發生,輕微者可能在24至48小時候緩解。最嚴重的症狀則包括意識混淆、急性精神分裂、出現幻覺、還有肺水腫造成的持續咳嗽,最終則可能出現抽搐及昏迷。
預防
1. 心理準備:消除恐懼心理,可從書本和向有經驗的旅遊者了解有關高原環境、特點和醫療保健知識,增強自信心。
2. 做好適應性鍛鍊。如登山、長跑、負荷行走和跑步等,以增加肺活量和適應力。平時運動量比較大的人則需提前半個月減少或者停止運動。
3. 了解當地氣候特點,帶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減少身體消化食物而消耗氧氣來維持體溫,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適應訓練為預防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後應注意:
1. 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對高原不必要的恐懼,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讓身體充分休息。
2. 避免受涼。高原氣候寒冷,日夜溫差大,機體受涼後易患呼吸道感染,並易誘發急性高原病。
3. 頭兩天避免劇烈活動及粗重工作,登山需要緩慢進行,有利於身體逐漸適應。
4. 飲食宜多吃高糖、優質蛋白食物,有利於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5. 禁菸,不飲或少飲酒,以減輕對氧氣的消耗。
嚴重症狀
高山症最嚴重的症狀導因於水腫,在高海拔時,人體可能出現肺水腫或腦水腫。它們相伴的症狀常是致命的,至於為何會造成水腫的病理原因目前仍不明,有些有感冒的人若不及時治療,會加劇高原反應而轉化為肺水腫,因此,一有感冒跡象,就要及時吃感冒藥,以減輕高原反應,但對於肺水腫,以類固醇治療可以暫時解除症狀而爭取送醫的時間,以類固醇治療高山症之作用機轉並不清楚,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本藥是否能幫助身體加速適應高山環境,且使用本藥後如一旦停止服用,很可能會有高山症反彈現象,而加速出現高山症,故使用本藥要小心。
人們一旦登上3,000公尺(10,000英尺)高山,即有百分之二的人有可能出現高山症肺水腫。它可以急速惡化致死,高山症肺水腫為造成高山症患者最常見的死因,症狀包括運動能力變差(常為最早出現症狀)、虛脫、胸悶、休息時仍然會喘、乾咳並接著出現帶有血絲之粉紅色泡沫痰液、血氧濃度減少、發紺(cyanosis)、肺有囉音。降到低海拔處可以減輕這些症狀。
高山症腦水腫同樣是致命的病症,在登上2700公尺海拔的人群中,約有百分之一會出現這個併發症。症狀包括頭痛、虛脫、視力模糊、膀胱功能失調、失去身體協調性、步態不穩(ataxia)、身體單側無力和意識混淆。降到低海拔同樣可減輕這些症狀。
海拔適應及藥物預防
海拔適應乃人體在高度上升、相對氧氣量減少時的逐漸適應能力,可避免高山症的發生。一旦高於海拔3,000公尺,大部份的登山客都應遵守一條黃金定律,即「爬得高要睡得低」。即登山時應紮營在較低海拔處,每次攻頂後要回到較低海拔的營地休息,可以避免高山症的發生。每次要攻頂前應該在較低海拔處過夜。
此外每次的營地可以逐漸往高海拔推進,但重要原則是下個紮營處不要在一天內上升超過300公尺,所以登山客可以在一天內從3,000公尺爬到4,500公尺,但至少在晚上一定要回到3,300公尺高的地方過夜。
避免高山症的發生應遵照以下建議:
1. 登山前一晚先口服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爾後每日服用直到進入高海拔之第三日才停藥。
2. 進入高海拔處(海拔1,500公尺以上)之前一晚應在中海拔處停留以加強適應。
3. 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時,每一定點停留一至二天後才再繼續爬升。
4. 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時,每天爬升不超過300至400公尺。
5. 一有症狀立刻停止爬升,如症狀未改善或惡化,立刻下降高度。
6. 絕對不要讓患有急性高山症的人單獨留下。
治療
一種名為乙醯唑胺的利尿劑,可以幫助人體進行較快速的海拔適應,而且能治療高山症的輕微症狀。
美洲原住民族艾馬拉人則利用嚼食古柯葉減輕高山症的症狀。圖博的藏藥「紅景天」也被很多人認為可以緩和高山症,紅景天是高原康一類成藥膠囊的主要成份,但被證實為無效。另外,飲用大量的水份則可以幫助高山運動時呼吸乾冷空氣造成的液體流失。
病人可經由每分鐘十至十二次的快而大口的呼吸來疏解輕度高山症症狀。但若如果做過頭的話反而會造成肢體末稍麻痺感。其它的治療方法包括肺水腫時可給予類固醇或使用壓力艙來救助嚴重的病人。
真正能治療好這些症狀的是儘可能地將病患運送至低海拔處,對嚴重高山症的病人,另可使用Gamow bag,它的效力相當於降低1,500公尺海拔高度的作用。Gamow bag是一種以腳動幫浦充氣的塑膠袋,可提供加壓過的大氣供患者呼吸。
「搶救時間」建議
~20,000英尺 / 6,100公尺 = 5-12分鐘(迪納利山或吉力馬札羅山的山頂)
~25,000英尺 / 7,620公尺 = 3-5分鐘;
~29,000英尺 / 8,840公尺 = 1-2分鐘;(珠穆朗瑪峰的山頂)
可服用一些高山症藥物和緩解高原反應:
奧默攜氧片:唯一速效抗高原反應的保健品,無需提前服用,發生高原反應後服下4粒,半小時之內就能緩解高原反應症狀。
百服寧(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樣都是酚咖片):有助於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登山者也常備芬必得酚咖片。
西洋參:有助於緩解疲勞,增強體質,減輕高原反應。
速效救心丸:高原反應緊急發作時服用,有助於緩解高原反應。
丹參丸:治療心血管。有助於緩解高原反應。
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日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3-7日。
某一單項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舒馬曲坦可能有助於預防高原反應。儘管,他們具知名度,抗氧化治療尚未發現有效的藥物。
在磷酸二酯酶抑製劑,如「西地那非」(威而鋼)這些藥物可能會加重高原反應的頭痛的可能性有所侷限。藥師表示,高山症是人體在高海拔的狀態底下,因為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病理現象,嚴重時,會導致肺、腦水腫;而威而鋼可以擴充末梢血管,增加肺部的供氧量,減少喘不過氣的症狀。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秋芬說,服用適量威爾鋼短期間讓血管快速擴張,預防肺氣腫發生;但威爾鋼不是人人能吃,為避免副作用最好登山前先看醫師,了解個人健康狀況再決定帶何種藥物。登山客羅連勳說,一般高山症預防性投藥都以利尿劑「丹木斯」(Diamox)為主,登山前就得預先服用,登山超過2000公尺早晚都得服用半顆;偶爾聽聞山友帶威爾鋼,但丹木斯一顆只要新台幣6元,威爾鋼一顆起碼300多元,效果差不多。
~ data from wik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