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詍歸來趁晚湖,輝煌燈斗夜迢迢,影浮碧水星千點,光射金波蛇萬條,艇亂秋螢迷路去,檣危寒炬耀通宵,魚蝦卸罷祠堂外,殘焰搖紅倚絳霄。
橋南老街,南瀛第一街
詩句描寫月津八景的聚波漁火,是如此詩情畫意,可惜終生無緣此景。鹽水,古稱月津,因河港如彎月得名,為清朝四大商港之一。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足見當代風華,然和鹿港同樣命運,隨著泥沙淤積而蕭條沒落。橋南老街,位於舊港左近,閩南式街屋歷經繁華歲月。午後人跡杳然,斑駁的老街彷彿深沉睡著,氛圍悠然靜謐。泉利打鐵舖的主人熱情邀我們入內參觀,大大小小相片皆為老師傅與訪客的合照,玻璃櫥窗內擺置各式刀劍,盡是手工打鐵的百年技藝。李宅古厝與父母老家結構相似,感覺非常親切,屋內陳列鹽水相關史料。街道旁的紅磚牆,訴說滄桑,光陰荏苒不回頭。
橋南老街,泉利打鐵舖
橋南老街,李宅
步行往八角樓,路旁多為巴洛克風格的老洋房。八角樓是鹽水著名的地標,建於清道光27年(1847年)。甲午戰敗(1895年),滿清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親王伏見宮貞愛率領軍隊侵台,下榻八角樓。八角樓為兩層閣樓,屋簷呈八角造型,是葉家經營紅糖事業的轉運站。樑柱全以榫接技術建構,木製百葉窗由木製縱軸突出部分控制開關,可見其精緻巧思。參觀後於轉角處品嘗鹽水意麵,然後朝台灣詩路而去。
八角樓
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
巴洛克式建築
台灣詩路,幾年前經過卻不曾進去過,雖然木棉樹未開花,陶版詩徑流露優雅。與表姊、小妹漫步吟詩,不論國語或台語,只要心有所感,就是好詩。古人云: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閱罷端詳雙姝容顏,果真風韻萬千。
台灣詩路
陶版烙詩
台語詩
詩意台灣
鹽水相簿
台南縣月津文史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