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冒著生命危險,攀登大霸尖山這世紀奇峰。

大霸尖山、小霸尖山

         2007年09月22日晚間11點多,搭車前往鎮西堡,深夜3點20分抵達海拔1625公尺的神木登山口,一夜未眠。由於距中颱韋帕侵襲北台灣不到一周,路途顛簸難行,天候仍晦暗陰雨。吃早點、整理裝備,然後於23日凌晨5點出發。戴頭燈、穿雨衣,負沉重背包摸黑前行,精神委靡不振。越過溪床,水流湍急有些危險。沿路上行,天色轉灰白,身體燥熱起來。雨衣外飄著細雨,身體密不通風而汗如雨下,噩夢悄悄靠近卻沒有發覺。6點50分上升至2100公尺平台,嚮導陳大哥察覺有異,獨自返回找路,眾人停留休息。拍攝神木後,睡意讓人疲倦不堪,蜷曲身體藉機補眠。體溫慢慢流失,瑟縮以防失溫,半夢半醒間,只存滴答的雨聲。等候超過半小時,陳大哥終於回來,全體轉進A區神木、毒龍潭叉路。8點40分來到馬洋山、B區神木群叉路口,暫歇補充能量。從此一路而上,經馬望海山叉路,再往上。山徑陡峭,直接仰攻,沒有之字形轉繞。林道泥濘,巨木頹傾,跨越重重障礙,雙腿逐漸僵硬,感覺不妙,不幸終於發生。隊友掛點,不久自己也遭殃,先左腳抽筋,換右腳受創,到兩腳陣亡。休息、前進、抽筋,再休息、再前進、再抽筋,又休息、又前進、又抽筋。之前穿著雨衣行進,大量出汗流失電解質,導致肌肉嚴重痙攣。李大哥押隊陪伴,並借我登山杖,對於成為包袱,內心非常愧疚。咬牙苦撐到獵寮營地,時程差隊友一小時以上。獵寮由簡陋的藍白帆布搭建,附近有溪澗水源。吃碗泡麵補充體力,下午2點多啟程續行。穿越濃密箭竹林,箭竹林覆蓋山路,小心確認懸崖邊緣,以頭和臉衝出活路。雙腿不再抽筋,遂趕上隊友腳步,克服漫漫長路,於下午5點30分到達第二營地,海拔2840公尺。原計畫在馬洋池紮營,因為天色向晚,只得放棄。第二營地至少可容納六、七頂帳棚,取水來回需一小時。架好營帳,褪去一身狼狽,躲入溫暖的小天地。同希勇、佩芬煮晚餐、話家常,飯後整理行囊,約8點多就寢。儘管渾身痠痛,且睡在樹根上,依然不能阻止我迅速入睡。

第一天高度分析


第二營地,搭帳棚


         24日4時被叫醒,雨滴聲讓人不想起床。用餐後整備,清晨5點出發。看大家輕裝前行,我卻肩負登山大背包,感到十分懊悔。雖然負重比昨日二十幾公斤輕很多,還是吃足苦頭。經南馬洋山叉路,小心容易迷路,上到稜線,視野無限遼闊。天空灰濛濛,有時細雨斜飄,東方露出魚肚白,希望今天能夠放晴。氤氳雲霧輕掛山際,柔和的令人悸動,嬌小的大霸山頭躲於嵐煙後,可見目標還很遙遠。6點30分行至海拔2880公尺的馬洋池,水源供應無虞。走在綿延草坡上,望那思念的大霸,疲憊暫拋腦後。7點到平坦沙地,也就是庫基草原,嚮導說以前曾有百戶泰雅族在此生活。又入箭竹林,開始爬坡,密林內行走,9點多來到中霸坪,高度已達3405公尺。深吸了一口氣,大霸尖山的險峻形貌震撼視野。我來了,大霸,我來拜訪你了,內心如此吶喊著。下切至風口崩崖,鐵欄杆宛如長龍,保護山客抵擋強風吹襲。於霸基仰望金字塔山峰,絕立峭壁高百餘公尺,想到要攀登而上,不禁頭皮發麻。岩層因長年風化侵蝕,碎裂落石不斷。快速通過霸基,旁為傾瀉千仞的危崖。從北方繞行至南側,過大小霸叉路口抵達大霸東南面山下。每人將扁帶環繞腰間與胯下,準備攻頂。陳大哥做好木梯、固定繩索後,眾人拉抬梯子至上方岩塊。爬木梯越過兩人高石壁,然後手拉繩索、腳踩岩縫,使勁攀至上層平台。費力將梯子弄上來,鋸斷過長部分,綁繩索將木梯固定於over岩壁,頂靠及基座沒有絕對牢靠,實在非常危險。over岩壁為岩石突起處,懸空無著力點,必須架設梯子才好攀上,為登頂最艱難路段。陳大哥為攻擊手,先攀岩上去,架設主繩和做好確保措施。確保員由另一隊出人合作,藉由岩釘、勾環與繩索穩定自身,然後垂放勾環扣住攀登者扁帶。隨著攀登者的上爬確保員不斷收繩,讓攀登者在失手時能夠立刻被主繩抓住不致墜落。隊友們依序登頂,耗費不少的時間,中午12點全體成功攀登大霸尖山。三位團員完成百岳,多麼難得的畫面,大夥熱鬧的拍照慶祝。感謝上蒼,賜與藍天白雲好天氣。我爬上山頂的大石頭,遙指穆特勒布山,黑色大斷崖雄偉奇特,眺望摺皺明顯的品田山,南湖大山也短暫現身。和大霸尖山比鄰而立的小霸尖山,山形亦相當險峻。與大霸尖山三角點留影,海拔3492公尺。下午2點,全體陸續下撤,2點40分安全回到大霸山下。為了填飽空腹,錯失往小霸尖山時機,雖然極為可惜,但事後來看,保留時間及體力回程,或許才是最好決定。啟程原路折返,為了天黑前至營地,大夥紛紛邁開腳步。經一水池,口渴難耐,直接生飲而盡。隨夜色降臨,雨不斷落下,沒有防水袋的登山大背包,吸水後更加沉重。頭燈亮度相當微弱,備用電池竟無隨身攜帶,晚間行走已屬困難,更何況缺乏照明,一路險象環生。夜空打雷閃電,真是屋露偏逢連夜雨,山區落雷常造成遊客傷亡,心情開始不安。路徑變得迷茫,依靠登山布條指引,速度緩慢下來。6點40分聽遠方山友喊叫,不知道語意為何,回應並循聲靠近,才了解七人都迷路了。聽三女訴說經過,氣氛緊張至最高點,所幸嚮導聽聞呼喊,回身來救。歷經萬般折磨,終於回到第二營地,時已8點多。心力交瘁下,全賴希勇、佩芬打點,晚餐和熱水方有著落。連續兩天負重,肩膀承受極大壓力,明天重裝下行勢必慘烈,遂跟陳大哥要肌肉鬆弛劑服用。9點多入睡,又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高度分析


遙遠的大霸尖山


連綿的稜線


箭竹林陡坡


中霸坪,大霸尖山、小霸尖山比鄰


風口崩崖,仰望大霸尖山


霸基,小霸尖山在前方


登頂第一階段,爬木梯越過兩人高石壁


登頂第一階段,拉繩索、踩岩縫,攀至上層平台


登頂第二階段,木梯頂靠和基座沒有絕對牢靠


登頂第二階段,橫越over岩壁,上方確保員收繩保護攀登者


確保員,藉由岩釘、勾環與繩索穩定自身


登頂第三階段,不用確保可直接攀爬


大霸尖山登頂


穆特勒布山


小霸尖山


大霸尖山三角點,海拔3492公尺


觀音圈


生飲池水


         25日早晨5點醒來,想到得重覆第一天路程,差點不想起身,轉念溫暖的家,不禁奮勇加倍。拔營整裝妥當,6點動身下山。登山鞋濕漉未乾,腳指隱隱作痛,兩天的濕衣褲,加劇肩膀負擔。雖然沿路下行,但泥濘的林道、沉重的背包,下山不比上山輕鬆。天氣晴朗,金色雲海氣勢磅礡。大霸尖山矗立遠方,目送我們的身影漸行漸遠。大霸尖山的鐵梯於民國80年底拆除,而後登頂變得危險,加上民國93年艾利颱風重創大鹿林道,訪大霸群峰更加困難。此行本欲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伊澤山、加利山四座百岳,但三天行程倉卒,只登大霸尖山,其他三座,等待日後再來。10點多在馬望海山叉路吃午餐,大夥言笑歡娛。出發續行,即便白天日照,箭竹林還是讓我迷失三次,強忍身體不適,緊跟隊友速度。下午約2點出神木登山口,高興卻無力慶祝。4點於秀巒檢查哨旁的溫泉池泡腳,舒緩雙腿疲累。閒聊才知道團員非善類,四位完成百岳、一位九十幾岳、一位北極慢跑、有競賽鐵人三項、有跑希臘七天七夜、有五年後要爬聖母峰,聽完整個無言。全隊都是怪物,只有我是小白兔,難怪如此辛苦。回來已經兩個禮拜,肩膀和雙腿尚未康復,右肩與左腰十公分的勒痕還在,真是元氣大傷。若有重新選擇的機會,問我是否會來,答案也無法肯定。

三日高度分析


再會,大霸尖山


大霸登頂行程
9月22日星期六(陰雨)
23:30 竹東交流道下
9月23日01:50 秀巒檢查哨辦入山証
03:20 神木登山口 1625M

9月23日星期日(晴時偶陣雨)
04:50 出發1935M
05:50 A區神木、毒龍潭叉路
06:50 上升到 2100M平台,直覺走錯路,找路
07:10 找到正確的路
07:35 回到錯路平台,叫隊員轉進
07:40 出發
08:05 回到A區神木、毒龍潭叉路
08:45 到達木牌馬洋山、B區神木群叉路口 2.7K 1985M 往右上
10:50 馬望海山叉路 2430M
13:30 獵寮營地吃中餐 2660M
14:20 出發
15:00 第一營地 2690M
17:30 第二營地 2840M(宿)

9月24日星期一(陰雨時晴)
05:00 出發
05:10 馬洋山
05:45 南馬洋山叉路 3025M
06:30 馬洋池 2880M
07:00 庫基大草原(平坦沙地 2875M)
09:10 中霸坪 3405M
10:00 大霸尖山山下 3410M,做木梯,確保繩索
12:10 全體安全上到大霸尖山 3492M
14:40 全體安全下到大霸尖山山下
14:50 4位團員出發
15:10 登頂小霸尖山 3360M
15:30 回到大小霸叉路口,全體出發回程
16:00 回到中霸坪 3405M
16:50 回到庫基大草原 2875M
17:30 馬洋池
18:20 南馬洋山叉路
19:20 回到第二營地
18:40 聽到呼叫聲,直覺山友走錯路,回程找人
19:00 南馬洋山半途,找到走錯路7位山友
19:20 回到南馬洋山叉路
20:10 全體安全回到第二營地 2840M(宿)

9月25日星期二(晴)
06:10 出發
07:45 第一營地 2690M
07:55 出發
08:20 獵寮營地 2660M
08:30 出發
10:20 馬望海山叉路吃中餐 2430M
11:20 出發
12:10 下到上切點 2.7K叉路 1985M
12:30 出發
13:00 A區神木、毒龍潭叉路 1865M
13:40 神木登山口 1625M(兩人偷遊B區神木群)
14:40 車子出發
15:10 鎮西堡部落
15:50 秀巒檢查哨(泡腳)
16:20 車子出發
18:00 竹東慶功宴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苗栗縣泰安鄉的交界,標高3492公尺,與其西南側的小霸尖山並立於海拔約3300公尺高的水平岩層基部上,為全省長相最奇特的山峰,泰雅人稱為Babo Papak,Babo是山,Papak是雙耳朵,意思是雙耳岳,外形有如一個覆蓋著的大酒桶,所以又被稱為酒桶山,同時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為台灣三尖。

早在淡水廳誌上就稱它為「熬酒桶山」,苗栗縣誌上則稱之為「沖天木山」或「巴克巴克窪山」,早在清代中期,騷人墨客的詩詞中,就有歌頌大霸尖山的作品了。詩人芝亭有「大霸怪峰」之詩:山容險怪俯鴻蒙,草巒花仰祖峰;似念瑪耶消息渺,長傾破耳聽東風。

外表像個酒桶的大、小霸尖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是地質構造與地形作用的交互作用下進行發育的。雖然大、小霸尖山下方的地層是由砂岩與板岩之互層構成,但山頂部分由砂岩及頁岩的互層所構成,一般傾斜平緩的厚互層之沈積岩區,往往呈現階狀山坡的地形特徵,由於砂岩的抗蝕性較高,保持著平頂山與陡崖的地形。在砂岩層下面的頁岩,其抗蝕性較弱,形成的邊坡斜度也較緩。大、小霸尖山的地形發育除了岩性外,也受節理控制。在略呈水平的砂岩層中,節理非常發達,因此地表水分容易沿節理面滲入,一旦結冰時,水的體積膨脹形成張力,加速岩塊崩落,這種楔裂作用通常從地表逐漸向下發展,經過長時間後,遂形成上狹下寬的疊狀地形。

從雪山到大霸尖山這段十餘公里南北縱向的稜線,是整個雪山地壘中最峻峭的一段稜脈,自1928年日人沼井鐵太郎曾讚歎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後,大家就將這段崩崖岩壁遍佈的稜線稱為「聖稜線」。
聖稜線上屬於百岳的山峰有雪山、雪山北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伊澤山等六座。聖稜線的南北兩端有台灣的兩座名山座落(北為台灣第二高峰雪山,南為「世紀奇峰」大霸尖山),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山脊;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間稜脈起伏落差大,地形崎嶇,其中分佈許多特殊地形景觀,如懸岩四壁的大霸尖山、岩刃千里的穆特勒布山、雪山北稜角北側二號圈谷(冰斗)、以及素密達斷崖等,其中雪山二號冰斗則是台灣海拔高度最高的冰斗。



大霸尖山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626460 的頭像
    s8626460

    The Beauty of Taiwan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