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寺是通往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經之地。

         西元2009年頂峰國際城鎮規劃項目,獲西元2009年度全國優秀城鄉規劃災後重建村鎮規劃設計獎。川主寺鎮位於四川川主寺鎮省松潘縣城東北17公里處。是川西北眾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四條旅遊幹線的十字交匯點。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在川西北發達的旅遊業帶動下,目前川主寺鎮區建設已初具規模,旅遊業興旺,已形成吃、住、遊為一體的新高原旅遊集鎮。岷江源數條支流、溪流在這裡匯集,奔騰向南;平坦的地勢、開闊的地域,散落於河畔兩旁的藏羌小寨,川流不息的旅行車呼嘯而過,這一切,訴說著川主寺鎮的巨變。

銜接
         區位優勢突出:居“大九寨”國際旅遊區的中心位置,以東39公里是黃龍風景名勝區,並延至雪寶鼎、丹雲峽風景區;以北87公里是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以西40公里是大草原,並延至黃河九曲第一灣;以南17公里處是松潘古城,並延至牟尼溝風景區;以北15公里是紅石公園。

         陸空交通樞紐:陸路:“九環公路”西線、“213國道”、“松平公路”在這裡形成“十”字交叉路口,南來北往的遊人從這裡往返於“大九寨”國際旅遊區各景點、景區。從這裡向南300餘公里可直達省會成都,向北經九寨,可直達廣元、西安;向西經大草原可達甘肅蘭州;向東經黃龍、丹雲峽,可直達綿陽。

基本情況
         川主寺鎮位於松潘縣城北部,距縣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是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地。全鎮總人口6315人,農業人口5209人,城鎮人口1246人,地處東經103°31′,北緯32°48′,屬於高原溫帶氣候,常年平均降雨量為693.2毫米,常年平均氣溫4.8℃,無絕對無霜期,境內平均海拔2980米,年日照量2000小時,氣候乾燥,主導風向為西北向。岷江在鎮區的常年最大流量為20.3m3/秒,最小流量3.2 m3/秒,平均流量為5.5 m3/秒,集鎮最高段洪水為2972.37米。地震基本裂度為9度。全鎮林業面積10.4萬畝、草場面積30.2萬畝、退牧還草面積6427畝、耕地7283畝,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主要種植青稞、胡豆等農作物,有大牲畜12356頭。西元201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4175元。

地理位置
         川主寺鎮地處岷江源頭松潘北段,地處東經103°31′,北緯32°48′,是藏、羌、回、漢多民族聚居地,平均海拔2980米,東臨本縣黃龍鄉,南達本縣十里鄉,西臨紅原色地鄉,北與若爾蓋縣包座鄉接壤,幅員面積1143.15平方公里。距縣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海拔3400米的國內第三海拔高原機場 - 九黃機場即位於鎮北約12公里處。鎮政府位於川主寺鎮巴郎村。全鎮現有耕地8543.9畝;退耕還林地6427.1畝;草場76萬畝,其中退牧還草21.1萬畝。川主寺鎮是通往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和大草原、大唐松州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擁有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富有濃郁藏式風味的餐飲、建築、工藝品、寺廟,獨具文化品味的餐廳,狂歡的篝火晚會,多情的歌舞,以濃郁的川西北高原藏族風情,深深吸引著四方遊客。

地貌
         境內地質地貌複雜,地處岷山山脈中段,青藏高原東南緣,為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貌以中山為主。嶺平坡緩,谷地較寬,沿岷江兩岸分佈有二三級階地和沖積、洪積扇。地表海拔多在3000米至4000米之間,最高峰為紅星岩,海拔5010米,最低處是在元壩子,海拔2943米。

氣候特徵
         川主寺鎮氣候主要特徵是:冬長無夏、晝夜溫差大,垂直差異明顯,幹雨季分明。年平均氣溫4.8度。境內氣候冷而乾燥,乾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稀少,空氣乾燥,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集中,屬寒溫季風氣候區。川主寺鎮境內累年平均降雨量為693.2毫米。降水量年較差大。雨季降水量佔整年72%以上。

資源
         川主寺鎮植被覆蓋率高。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主要是溫帶、寒溫帶植物。植被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種。鎮境內植物資源豐富,名貴中藥有冬蟲夏草、雪蓮、川貝母等。區域良好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成了野生動物棲息的天然場所,南內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有動物11科、3屬、255種,其中有珍稀動物牛羚、元貌等20餘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錫、錳、大理石、花崗石等礦產資源,特別是漳金以成色和純度聞名於世。

~ data from 百度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626460 的頭像
    s8626460

    The Beauty of Taiwan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