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西元1526年-西元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 - 巴卑爾,自烏茲別克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

         「蒙兀兒」意即「蒙古」。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信奉伊斯蘭教、有察合台汗國貴族血統的突厥化蒙古人。

簡介
         巴卑爾逝世後,其子胡馬雍在西元1540年為蘇爾王朝的舍爾沙擊敗,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重整兵力,於西元1555年乘蘇爾王朝內亂捲土重來,恢復了帝國。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奧朗則布統治時期是蒙兀兒帝國的全盛時期,帝國的疆域經過逐步擴張而達頂峰,經濟繁榮。奧朗則布去世後,蒙兀兒帝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逐步緩慢,處於不斷衰退之中。西元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爆發之後,英國擊敗西帕衣團,並徹底廢除已經有名無實的帝國,直接統治印度。

         蒙兀兒帝國的上層建築是穆斯林的,而基礎則是印度教的。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蒙兀兒皇帝列表
六大皇帝:
         巴卑爾 (西元1526年-西元1530年)
         胡馬雍 (西元1530年-西元1539年,西元1555年-西元1556年)
         阿克巴 (西元1556年-西元1605年)
         賈漢吉爾 (西元1605年-西元1627年)
         沙賈汗 (西元1628年-西元1658年)
         奧朗則布 (西元1658年-西元1707年)

後期皇帝:
         巴哈杜爾·沙一世(西元1707年-西元1712年)
         賈汗達爾·沙(西元1712年-西元1713年)
         法魯克錫亞(西元1713年-西元1719年)
         拉菲·烏德·達拉加特(西元1719年)
         拉菲·烏德·杜拉特(西元1719年)
         尼庫斯亞爾(Nikusiyar Mohammed,西元1719年)
         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西元1719年)
         穆罕默德·沙(西元1719年-西元1748年)
         艾哈邁德·沙·巴哈杜爾(西元1748年-西元1754年)
         阿齊茲·烏德丁·阿拉姆吉爾(西元1754年-西元1759年)
         沙·賈汗三世 (西元1759年-西元1760年)
         沙·阿拉姆二世(Shah Alam II,西元1759年-西元1788年)
         比達爾巴克赫特(Bidar Bakht,西元1788年)
         沙·阿拉姆二世(復位)(西元1788年-西元1806年)
         穆罕默德·阿克巴·沙二世(西元1806年-西元1837年)
         巴哈杜爾·沙二世(西元1837年-西元1857年)

歷史
概況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代巴卑爾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並建立蒙兀兒帝國,帝國在其子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進入全盛時期,這一時期蒙兀兒帝國內部實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寬容政策,但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時期因叛亂而被拋棄。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賈汗時,蒙兀兒帝國空前強大,但由於沙賈汗大興土木和賦稅繁重而發生內部糾紛,西元1657年沙賈汗被其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時期的蒙兀兒帝國領土達到最大的時候,但沙賈汗時期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蒙兀兒帝國衰落。帝國衰落後,英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等國殖民者在印度發生戰爭,最終英國勝利,使蒙兀兒皇帝成為傀儡。西元1858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蒙兀兒帝國滅亡。

大事年表
         西元1526年: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巴卑爾打敗德里蘇丹國君主易卜拉辛·洛迪,並建立蒙兀兒帝國。
         西元1529年:巴卑爾佔領孟加拉。
         西元1530年:胡馬雍繼承皇位。企圖以察合台的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印度人組成的混合軍隊,征服全印度,以實現父親的遺願。其三位異母兄弟卡姆蘭、欣達勒和阿斯卡里出兵攻擊他,與他爭奪王位。分散在各地的許多阿富汗貴族紛紛起兵反叛。
         西元1531年:葡萄牙海軍攻擊第烏。
         西元1535年:胡馬雍皇帝允許葡萄牙人在第烏定居建造城堡。在古吉拉特發生起義。
         西元1536年:古吉拉特君主Bahadur Shah擊敗蒙兀兒軍隊。
         西元1538年:胡馬雍佔領孟加拉的Gaur城。
         西元1538年:拿那克逝世。舍爾沙成為君主(直到西元1545年)。
         西元1539年:起兵謀反的東部阿富汗王公舍爾沙,在Chausa剿滅胡馬雍的軍隊,後建立蘇爾王朝。在此之後,他進行一系列改革,蒙兀兒皇帝胡馬雍於西元1555年恢復權位之後運用這些改革(將全國劃分為若干伊克塔(省),下設47個薩卡爾(行政區),薩卡爾又劃分為帕爾迦納,各設阿明(法官)、希克達爾(稅務官)、司庫、文書等地方官吏。為了防止任何腐敗行為,規定按時向官員支付薪俸,官員每隔2-3年調動一次)。
         西元1540年:舍爾沙第二次擊敗蒙兀兒軍隊,胡馬雍逃亡阿富汗和薩非王朝,西元1555年回國復辟;葡萄牙人在果阿和第烏建立宗教裁判所。
         西元1542年:阿克巴出生。
         西元1543年:舍爾沙佔領Mârvar和信德等地區。
         西元1545年:舍爾沙在進攻卡蘭賈爾堡時死於意外的火藥爆炸,他的繼承者昏庸無能,內亂迭起,為胡馬雍的復辟創造良機。胡馬雍以答應皈依什葉派並在成功後歸還坎大哈為條件,通過波斯王太美斯普一世派出的14000薩非王朝軍隊的援助,攻佔了坎大哈和喀布爾,平定了他三個弟弟的勢力。
         西元1555年:西元西元1554年11月,胡馬雍利用舍爾沙的四個後代爭奪王位之機,率軍從喀布爾出發,越過印度河,於西元1555年佔領旁遮普、德里、阿格拉,恢復了蒙兀兒王朝。
         西元1556年:胡馬雍從德里圖書館屋頂上,意外失足墜樓致死。他年僅13歲的兒子阿克巴繼位,由胡馬雍的摯友白拉姆汗攝政。
         西元1558年:由白拉姆汗率領的蒙兀兒軍與蘇爾王朝的攝政王黑姆率領的軍隊於11月在帕尼帕特展開決戰,黑姆在激戰中被流矢射中而受傷昏倒,軍隊潰散,阿克巴又佔領德里和阿格拉,建立了鞏固的蒙兀兒政權。
         西元1560年:年滿18歲的阿克巴開始親政。
         西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與葡萄牙人發生衝突,佔據葡萄牙在印度西南海岸的殖民點奎隆、柯欽等。
         西元1605年:賈漢吉爾繼位,其在任期內恢復包稅制。
         西元1607年:一艘英國船隻駛入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標誌著英國殖民勢力侵略印度的開始。
         西元16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在蘇拉特建立商館的權利。
         西元1613年:英國人和卡利庫特封建主一起驅逐葡萄牙人。之後英國在班達、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等許多地方建立商站,作為進一步侵略印度的基地。
         西元1627年:沙賈汗繼位,其任內不斷向德干高原用兵,吞併艾哈邁德納加爾,迫使高康達稱臣納貢,強迫比賈普爾承認蒙兀兒的宗主權,把帝國的版圖擴大到科佛里河附近。沙賈汗在國內橫徵暴斂,大肆搜刮。在德乾和古吉拉特發生大災荒,飢民遍地,田園荒蕪,沙賈汗僅減免1/11的地稅。
         西元1631年:沙賈汗為其愛妻姬蔓·芭奴建造陵墓 - 泰姬瑪哈陵開始修建,歷時22年。
         西元1657年:沙賈汗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皇位而發生戰爭,奧朗則布擊敗同胞兄弟,囚禁其父親沙賈汗於阿格拉紅堡。
         西元1658年:奧朗則布篡位,統治時期蒙兀兒帝國的疆域最大:東西從吉大港到喀布爾,南北從卡維里河到克什米爾,除半島極南端與東北的阿豪姆王國以外的整個次大陸都在是蒙兀兒帝國的疆域。其變本加厲實行其父的政策,繼續向德干高原出兵;推行偏狹的宗教政策;加緊迫害印度教徒;大量拆毀印度教神廟改建清真寺;禁止印度教節日;恢復徵收異教徒的人頭稅。這些倒行逆施,使蒙兀兒王朝一度緩和的階級、民族和宗教等矛盾再次趨向尖銳,導致一系列的人民起義和教派運動。
         西元1666年:被囚禁在阿格拉紅堡8年的沙賈汗去世,葬於泰姬瑪哈陵。
         西元1669年:因不堪忍受雅木納河以南阿格拉、馬圖拉周圍地區的軍事行政長官阿卜杜勒·納比的殘酷壓迫,賈特人舉行第一次起義,後被鎮壓。
         西元1671年:本特拉人在酋長查特拉沙爾的領導下發動起義,並在馬爾瓦東部建立起以潘納為首都的獨立公國,後被鎮壓。
         西元1672年:薩特納姆人為反對蒙兀兒士兵濫殺無辜而舉行起義,攻佔納爾諾爾,並擊敗奧朗則布派去鎮壓的軍隊,在佔領區建立政權,後被鎮壓。
         西元1673年: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東海岸的本地治里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
         西元1685年:賈特人第二次起義,後被鎮壓。
         西元1705年:賈特人第三次起義,後被鎮壓。
         西元1739年:納迪爾·沙阿帶領的阿夫沙爾王朝軍隊打敗蒙兀兒軍隊。
         西元1753年:普拉西戰役,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戰爭,東印度公司取得決定性勝利,吞併孟加拉。
         西元1760年:伯拉里加特戰役,阿富汗人為了控制北印度,突然進攻蒙兀兒帝國,佔領了德里。
         西元1857年:爆發印度民族起義後,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次年被英國殖民當局流放至緬甸仰光;西元1862年於仰光大金寺去世。

政治
         西元1556年,蒙兀兒君主阿克巴採取積極的內政改革。

中央集權
         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軍事官僚政治體制。權力集中於皇帝一身,4位大臣輔助。保留宰相瓦齊爾的職位,但無實權。

         全國劃分為15個蘇巴,即省。主管省的省督稱蘇巴達爾或納瓦布,有4位重臣輔佐。各省的財政、稅務和民事審判官迪萬名義上由省督管轄,實際上起中央政府監視省督之義。帕爾迦納 (Pargana),即「縣」,是農村行政的核心,其行政首長為阿米勒。省與縣之間設置管轄專區,稱為薩爾卡爾,由執行軍事、行政、司法和警備任務的長官主管,稱為「福吉達爾」。

軍事化管理
         蒙兀兒王朝的行政制度實行軍事化。從阿克巴開始,所有文武官吏分為38級,按軍事編製,其俸祿按品級高低領有大小不等的賈吉爾,即軍事領地。

宗教政策
         採用懷柔和親的政策對待土著王公貴族。選用官員上改變原來僅由突厥人、阿富汗與伊朗人擔任高級官吏的傳統,擇用信奉印度教本地人。阿克巴還娶土著公主為皇后。

         調和國內部宗教矛盾,對非穆斯林採用寬容政策,廢除對非穆斯林的人頭稅。允許印度教徒恢復先前的信仰。

         對印度的寡婦殉夫、殺嬰、童婚、神靈裁判等都加以禁止,鼓勵寡婦再婚。

科技
建築技術
胡馬雍大帝陵寢
         胡馬雍大帝陵寢是蒙兀兒帝王的第一座皇帝陵墓。胡馬雍大帝陵寢位於德里東部亞穆納河畔,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座花園陵墓。其墓體狀如蹲坐,高大的拱形入口上面是一個球形墓頂,墓的四周環繞著排列整齊的花園。

阿克巴陵
         阿克巴陵又稱「希金達拉」,位於阿格拉北方約10公里處,始建於阿克巴大帝逝世前三年,由其子賈漢吉爾完成。因遭班達爾人侵襲,地上與陵墓內的建築無幾。現存地下王陵。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建於西元1653年,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紀念愛妻姬蔓·芭奴而建。泰姬瑪哈陵由前庭、正門、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回教堂所組成,通體由白色大理石造成的。其庭院部分是典型的伊斯蘭類型的園林。

阿格拉紅堡
         阿格拉紅堡是用紅色砂岩為主建材,又稱紅堡。巴卑爾在附近的阿格拉稱帝。阿格拉成為了蒙兀兒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直到遷都德里。城堡周圍護城河長2.5公里,牆高20餘米,十分壯觀。

法第普爾·希克利
         法地普爾·希克利原義為「勝利之城」,是阿克巴於16世紀精心規劃的新都城,三面城牆,長6公里,有七座城門,是融合伊斯蘭和印度教、耆那教裝置藝術的獨特建築。

~ data from 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626460 的頭像
    s8626460

    The Beauty of Taiwan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