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Ganga River)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

         恆河源頭帕吉勒提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勒格嫩達河(Alaknanda)發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橫越北印度平原(即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其中一條是加爾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而主要的一條是進入孟加拉國的帕德瑪河,進入孟加拉國後,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格納河。支流布拉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內,恆河長為2,510公里,流域面積91萬平方公里,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恆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德利布德拉、區女城、瓦拉那西、安拉阿巴德、穆爾希達巴德、蒙吉爾、貝蘭布爾、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西元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那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污染不僅對人類造成危害,也對140種魚類、90種兩生類及瀕危的恆河豚造成威脅。但以清理恆河為目標的恆河治理計畫,由於貪汙、技術不足、缺乏良好環境計畫、印度傳統及信仰及缺乏宗教上有利支持等因素,至今仍遭受重大挫敗。

地理
         恆河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3150米處,流到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匯合處代沃布勒亞格,海拔降至300米,以後稱為恆河。在印度文化及神話中,認為帕吉勒提河為真正的源頭,但阿勒格嫩達河長度較長。阿勒格嫩達河的河源來自楠達德維山、卡密特山等山脈融雪;帕吉勒提河源於海拔3,892公尺的根戈德里冰川。恆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海拔降至120米,安拉阿巴德以上為上游,下至西孟加拉邦段為中游,以下為下游。

         雖然恆河河源包括許多小溪流,其中最長的六條河流及五個匯流點為聖地,六條河流分別為阿勒格嫩達河、道雷根加河(Dhauliganga River)、南達肯尼河(Nandakini River)、品達爾河(Pindar River)、曼達基尼河(Mandakini River)及帕吉勒提河。而五個匯流點合稱潘奇普勒亞格(Panch Prayag),皆位於阿拉克南達河上,由上游往下游分別為與道雷根加河匯流的維殊普勒亞格(Vishnuprayag)、與南達肯尼河匯流的南德普勒亞格(Nandprayag)、與品達爾河匯流的格爾納普勒亞格(Karnaprayag)、與曼達基尼河匯流的魯德勒普勒亞格(Rudraprayag)以及與帕吉勒提河匯流的代沃布勒亞格(Devprayag)。

         在流經喜馬拉雅山區峽谷約250公里的河段後,於瑞詩凱詩結束峽谷河段,在赫爾德瓦爾附近進入恆河平原。在赫爾德瓦爾建有水壩將部分河水導入恆河運河,在赫爾德瓦爾上游的河段大致向西南流,其下游則為向東南流。

         恆河接著流經約800公里的曲折河段,沿岸有千萬人口城市2座。拉姆根加河(Ramganga River)在此河段匯入,注入恆河的平均流量為每秒500立方公尺。亞穆納河於阿拉哈巴德附近與恆河匯流,在印度教中,該地也是神聖的匯流點。此匯流點亞穆納河的流量較恆河為大,流量為每秒2,950立方公尺,約占匯流後總流量的58.5%。

         恆河上游水源主要來自3~5月喜馬拉雅山冰雪融化,中、下游則來自6~9月的季風降雨。冬季為枯水期,5月初開始上漲,8~9月升至最高,水位高約1O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為3.4萬立方米/秒。

地質
         印度次大陸位於印度-澳洲板塊中的次板塊印度板塊最北部。南方超大陸岡瓦那大陸的一部分於7,500萬年前開始向東北方移動,該地質作用約持續了5,000萬年,該大陸橫越了當時尚未形成的印度洋。印度次大陸最終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並隱沒至歐亞板塊之下,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在喜馬拉雅山形成時南麓曾存在大量因結構性下沉而出現的槽地質構造,隨著印度河及恆河的沖積作用而逐漸被填滿,並形成現今的印度平原,印度平原地質上則被認為是前淵或前陸台地。

文化
         許多印度人出於一種信仰相信恆河發源於西藏的聖湖瑪旁雍錯,印度人稱之為瑪納斯湖(Manasarowar),因而將之奉為聖河。他們認為浸在恆河中能把一個人的罪洗去;把人火葬後的骨灰撒入河中,也有直接把死屍、遺物和葬禮物品直接拋入河中任其漂流,認為這樣能幫助死者得到更好的來世,甚至能更早獲得「解脫」(Moksha)。很多虔誠的教徒都會往恆河朝聖,並於河中浸浴及在河岸冥想。

         由於上述難以收斂的傳統習慣,恆河的環境至今依然極度髒亂,經常是恆河裡沐浴聖水者不遠處就有漂流的浮屍經過,人們安之若素。

         數個對印度教徒神聖的地點都位於恆河兩岸,包括赫爾德瓦爾及瓦拉那西。

污染
         恆河污染相當嚴重,並影響居住於河流附近的4億人口。沿岸城市將廢水排入河道中,而由無法分解的塑膠所包裹的工業廢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經人口稠密區時所造成的污染,河岸周邊貧窮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滌及烹煮也使水污染問題惡化。世界銀行估計印度水污染造成的保健費用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報告指出印度八成的疾病及三分之一的死因與水傳疾病有關。

~ data from 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