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片言隻字(怎样选择成长股)

怎样选择成长股

         運用《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所說的"15要點",等於在現實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找人"閒聊" - 目的是在這裡研究某支股票,在那裏研究另一支股票。
         閒聊法和"15要點"對成長型和價值型股票都管用。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換句話說,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另一件事是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經濟嚴重衰退,債券的表現會暫時優於最好的股票,但接下來政府大幅製造赤字的行動,導致債券投資真正的購買力再次大跌。經濟蕭條幾乎肯定會製造另一次通貨膨脹急升。

         你不妨找一個行業的五家公司,問每一家公司一些問題,如另外四家公司強在哪裡,弱在哪裡。全部五家公司極其詳盡和準確的畫面,十之八九可因此獲得。
         不過競爭對手只是其中一個資訊來源,不見得是最好的資訊來源。從供應商和客戶口中,也能打聽到他們來往的對象,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而且所獲資訊之豐富,一樣叫人稱奇。大學、政府和競爭公司的研究科學家,也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很有價值的資訊。同業公會組織的高級主管是另一個資訊來源。

         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要點(1): 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要點(2): 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要點(3): 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要點(4): 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要點(5): 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要點(6): 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要點(7): 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要點(8): 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係很好嗎?
         要點(9): 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要點(10): 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得如何?
         要點(11): 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 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線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要點(12): 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要點(13): 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要點(14): 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 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要點(15): 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營業額曲線上升,是出色投資的先決條件。
         一公司營運活動的所有面向中,從公司外部打聽銷售組織的相對效率,最容易做到。畢竟對手和顧客知道答案。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很少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
         以投資人的觀點來說,營業收入導致利潤增加才有價值。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麼成長,也無法吸引投資對象。檢視公司利潤的第一步是探討它的利潤率(profit margin),也就是說,算出每一元的營業額含有多少營業利潤(operating profit)。
         但除了刻意拉低利潤率,以進一步加速成長率的這些公司,希望長期大賺的投資人,最好遠離利潤率低的公司或邊際公司。
         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因為價格一再上漲而升高時,對長線投資人來說,不是好兆頭。
         但如目前的借款能力不足,發行股票籌措資金便有必要。這種情況下,投資對象是不是有吸引力,必須仔細計算。也就是,投資人應計算: 籌措資金後,盈餘可能增加,目前的普通股持有人將受益,但因發行的股票也在增加,使股權稀釋,利益將受損。
         凡是設法隱匿壞消息的公司,投資人最好不要納入選股考量對象中。
         最令投資者深惡痛絕的做法,當屬內部人濫用職權,發行普通股認股權。這個合法的方法,本來是用以酬庸能幹的管理人員,但他們可加以濫用,自己發給自己很多股票; 在立場公正的外部人眼裡,獎酬數量已遠超過他們的貢獻。
         不管其他所有的事務得到多高的評價,如果管理階層對股東有無強烈的責任感一事,令人深感懷疑的話,投資人絕不要認真考慮投資這樣一家公司。

         要獲得最高的利潤,也就是如前所述的那種驚人利潤,則應考慮進出時間的問題。
         投資人應買進的公司,是在非常能幹的管理階層領導下做事的公司。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情勢將失敗,其他一些事情偶爾遭遇始料未及的問題,之後才否極泰來。投資人心理應該十分清楚,曉得這些問題都屬暫時性質,不會永遠存在。接著,如果這些問題導致股價重跌,但可望在幾個月內解決問題,而非拖上好幾年,則考慮在這個時候買進股票可能相當安全。
         適合投資的公司,盈餘即將大幅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出現時,適合投資的公司便處於合適的買點。

         我相信有三個理由,而且只有三個理由,才會出售根據前面討論過的投資原則,精挑細選買進的普通股。
         第一個理由: 原始買進動作犯下錯誤,而且情況越來越清楚,某特定公司的實際狀況顯著不如原先所想那麼美好。
         第二個理由: 如果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家公司發生變化,符合第三章所述15要點的程度,不再和當初買進時相近,就應賣出它的股票。
         第三個理由: 如果證據很明顯,而且投資人對自己的判斷相當有把握,則換股買進遠景似乎更美好的股票,即使扣除資本所得稅,投資人所獲利潤可能仍然很可觀。

         大體而言,似乎只有少數成功的投資人才了解這個原則: 一旦某支股票謹慎挑選起來,而且歷經時間的考驗,則很難找到理由去賣它。
         可是金融圈仍不斷提出建議和評論,列舉賣出優異普通股的其他種種理由。這些理由站得住腳嗎?
         1. 相信整體股市某種幅度的跌勢呼之欲出。
         2. 某支出色的股票價格漲得過高,因此應該賣出。
         3. 手中持股已有很大的漲幅。因此,單單因為股價已經上漲,大部分的上漲潛力可能已經耗盡,所以應該賣出,轉而買進還沒上漲的其他股票。
         買進值得投資的普通股時,不應因為憂慮普通的空頭市場來襲,而受到過度影響,如果這個論點有理,則不應因為這種憂慮而出售優異股票的論點,更有道理。
         空頭市場果真來臨時,我從沒看過買回相同股票的投資人,能在當初的賣價以下買得,通常股價實際上沒跌那麼多,他卻還在苦苦等候股價跌得更深,或者,股價的確一路下挫,他們卻因憂慮別的事情發生,一直沒有買回。
         任何真正出色的股票,本益比(價格相對於當期盈餘的比率)會比獲利能力穩定但未見提升的股票高,而且理應如此。
         絕對不要因為價格漲幅已大,而且可能暫時過高,而賣出優異普通股。

         想要挑到出色股票的人,對股利一事的關心,應降到最低,不要花太多心思。

         投資人"五不"原則:
         1. 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
         2. 不要因為一支好股票在"店頭市場"交易,就棄之不顧。
         3. 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的"格調"就去買該公司的股票。
         4. 不要以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5. 不要錙銖必較。
         如果想買的股票看起來是合適的股票,而且目前的價位似乎很吸引人,以"市價"買進便是。多花1/8、1/4,或1/2美元,和沒買到這支股票失之交臂的利潤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投資人的"另五不"原則:
         1.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
         2. 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壟罩下買進股票。
         3. 不要忘了你的吉爾伯特和沙利文。
         4. 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5. 不要隨波逐流。
         現代戰爭總是使政府在戰爭期間的支出,遠高於從納稅人身上徵得的收入。這使得貨幣發行量大增,每一單位的金錢,如一美元,價值不如從前。當然了,這是典型的通貨膨脹形式。
         面對的如只是戰爭的威嚇,則應小規模買進。戰爭一發生,則大幅加快買進步調。所買公司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必須在戰時仍有需求,或者能轉換設備,以因應戰時之需。
         主宰股價走勢的是未來,不是過去。
         不要受無關緊要事務的影響。以前的盈餘統計數字,特別是每股的價格區間,往往"無關宏旨"。
         如跡象強烈顯示價值將提高,則在某個日期買進,不在某個價位買進,就有可能在最低價位或接近最低價位的地方,買到將進一步大幅成長的股票。
         聰明的投資人如能獨立思考,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見偏向另一邊時,提出自己的正確答案,將獲益匪淺。

         總結我尋找成長股的方法。我開始著手研究調查的公司中,可能有五分之一來自業內朋友提供的線索,五分之四來自少數能力較強的投資專家。有關的決定做得很快,我必須迅速判斷哪些公司值得花時間做研究調查,哪些公司應置之不顧。接著簡短審視證券管理委員會公開說明書中的幾個要點,之後積極與人"閒聊",不斷了解一家公司多接近我們的15點標準。只有少數例子中,我得到很多有利的資料,才準備走到最後一步,也就是接觸管理階層。

         知道這些準則和了解常犯的錯誤,不能幫助那些沒什麼耐心和自律精神的人。
         在股票市場中,強健的神經系統比聰明的頭腦還重要。

         保守型投資(investment)很有可能在最低的風險下,保存(亦即維持)購買力。
         保守地投資(investing)指了解保守型投資的構成內涵,接著針對特定的投資,依照一套合適的行動程序,以確定特定的投資到底是不是保守型投資。

         保守型投資的第一要素可以分成四大類: 生產成本低、強大的行銷組織、傑出的研究和技術努力、財務能力。
         投資人應了解,一家公司是低成本製造商,雖可提高普通股投資的安全性和保守性,但在多頭市場欣欣向榮的期間內,投機魅力將有所減損。高成本、高風險的邊際公司,碰到這種時候,利潤增幅總是遠高於前者。
         保守型投資的第一個要素,由管理階層在生產、行銷、研究和財務控制等基本領域中突出的能力構成。

         真正的保守型投資第二個要素的核心是: 企業首席執行長官致力於長期的成長,身邊有一群能力很強的助手,並大量授予職權,要他們主持公司的各個部門和職能。
         投資人可以肯定一件事: 大公司如需從外面聘用執行官,一定是很不好的兆頭,表示目前的管理階層基本上出了問題。
         不管各公司的政策差異多大,三個要素必須存在,一公司的股票才能當做保守型的長期投資工具持有。
         1. 這家公司必須認識到它置身的世界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
         2. 公司必須持續不斷努力,讓每個階層的員工,從新進藍領或白領勞工到最高級管理人員,覺得公司是工作的好場所,而且那是真實的感覺,不是宣傳之詞。
         3. 管理階層必須願意以身作則,遵守公司成長的戒律。
         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遇有發展新產品、工藝、創設新產品線或其他的大好機會,優先要務是抑制立即獲取最高的利潤,希望今天花下的一塊錢,未來賺回好幾塊錢。

         保守型股票投資的第一個要素,是對目前和未來獲利能力最重要的公司活動,卓越到什麼程度。第二個要素是控制這些活動和相關政策的人員素質。第三個要素談的東西有點不一樣: 企業本身的特性是不是帶有若干與生俱來的特質,在可預見的將來,有可能長久維持高於平均水準的獲利能力。
         雖然從獲利能力(profitability)的觀點來說,投資回報率和銷售利潤率一併考慮,但從投資安全性(safety of investment)的觀點而言,所有的重點應該放在銷售利潤率。

         任何股票投資的第四個要素,涉及本益比(price-earnings ratio) - 也就是當時的價格除以每股盈餘。
         "評價"(appraisal)是了解變幻無常的本益比的關鍵。我們絕不能忘記,評價是很主觀的事。
         導致股價上漲的因素中,本益比上升往往比每股盈餘實際上升更重要。
         依我的看法,雖然價格看起來很高,這些股票通常應予保留,理由很重要: 如果基本面真的很強,這些公司的盈餘遲早會上升到不止足以讓目前的價格看起來合理,而且還能支撐價格漲得更高。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犯下錯誤,轉而買進那些看起來符合前面所說全部三個要素,但其實不然的股票,這樣的風險,遠高於抱牢本質絕對良好,但目前價值高估的股票所帶來的暫時性風險,因為真正的價值遲早會趕上目前的價格。同意我所說這一點的投資人,應做好心理準備,忍受這些價值暫時高估的股票市價偶爾重跌。

         關於金融圈對一支股票的評價,是由三個不同的評價綜合而成: 目前金融圈對整體普通股投資吸引力的評價、對某公司所處行業的評價,最後則是對該公司本身的評價。
         保守型投資人對某支股票感興趣時,一定要了解金融圈目前對該公司所處行業的評價性質。他必須不斷研究調查,觀察這種評價是否遠比基本面事實有利或不利。

         就影響本益比的因素來說,金融圈對一家公司本身特質的評價,比金融圈對該公司所處行業的評價還重要。
         投資人如能運用聰明的頭腦,確定值得投資的特定公司的事實真相,遠優於或遠劣於目前金融圈對該公司的印象,便很有可能知道哪支股票的價格顯著低估或顯著高估。
         未來的盈餘繼續成長的可能性越高,投資人負擔得起的本益比越高。
         一支股票的價格到底"便宜",還是"偏高",唯一真正的檢定標準,不是目前的價格相對於以前的價格是高是低(不管我們多麼習慣於以前的價格),而是這家公司的基本面顯著高於或低於目前金融圈對那支股票的評價。
         利率升高通常會使所有股票的價格下跌,利率下降則會使股價上揚。
         股票投資的第四個要素,或可總結如下: 任何個股在特定時點的價格,由當時金融圈對該公司、該公司所處行業,以及在某種程度內,股價水準的評價決定。不過由於整體股價水準也會在某種程度內影響整個畫面,我們也必須準確估計若干純金融因素即將出現的變化; 這方面,仍以利率最重要。

         看一家公司的書面財務紀錄,不足以研判那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精明謹慎的投資人必須做一件很要緊的事,也就是從直接熟悉某家公司的人口中,了解那家公司的經營情形。
         決定一支股票價格便宜或昂貴的真正要素,不是它的價格相對於當年盈餘的比率,而是價格相對未來數年盈餘的比率。

         我相信短期的價格波動本質上難以捉摸,不易預測,因此玩搶進殺出的遊戲,不可能像長期抱牢正確的股票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獲得龐大的利潤。

         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個基本要素是能夠不盲從當時的金融圈主流意見,也不會只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時盛行的看法。相反的,投資人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應用更好的判斷力,徹底評估特定的情境,並有勇氣,在你的判斷結果告訴你,你是對的時候,要學會堅持。

         要取得業界領導地位,科技只是其中一條管道。培養消費者的"忠誠"是另一條管道,卓越的服務也是。

~ data from 怎样选择成长股

arrow
arrow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