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台灣第一古城; 熱蘭遮城,台灣第一古堡。

安平古堡瞭望台
安平古堡,原名為熱蘭遮城,為荷蘭人在1642年所建,是台灣最早的城池,現為國家一級古蹟

         雖然是個道地的台南人,但是對於安平古堡的記憶,卻生疏地像個外地人。

         2005年04月03日,看著晴朗的天空,心想: 真是個拍照的好天氣! 昨天為欣怡拍寫真集,路經德記洋行安平古堡,考量時間不足,故沒有入內取景。回到家,想到對台南古蹟的記憶殘缺不全,內心有說不出來的鬱悶。所以於隔天前往安平古堡,試圖勾起我的兒時回憶。

         入口門票50元。由於有學生証,只需要付25元。心想: 票價沒有想像中的貴。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光禿的鳳凰木。拾級而上,原荷蘭城洋樓(古蹟紀念館)建築簡約樸實,安平古堡眺望台矗立其旁。登眺望台,安平地區盡收眼底。熱蘭遮城的內城(半圓堡璧遺跡)訴說著紅毛城的堅實穩固。熱蘭遮城的外城(南城璧遺跡)爬滿了古榕蒼勁的根脈,恰似先民奮鬥的精神。

熱蘭遮城的內城,半圓堡璧遺跡


原荷蘭城洋樓,現為古蹟紀念館


鄭成功驅荷復臺,為紀念故里,地改安平,為反清復明基地,故有王城之名,也稱為臺灣城


熱蘭遮城的外城,高3丈餘,長約30公尺的南城壁遺蹟


         晚上整理白天拍的照片,烏梅問我: 白天到安平古堡? 閒聊間,問她有沒有去過,回答: 和日本人去過,沒什麼,祇有古蹟而已。唉! 怎會有這種傻妹子。古蹟不是用來玩,懷舊思古才是古蹟存在的王道。要好玩,去逛古蹟的立足點就錯了。但也只是心中感嘆而已,連說都不想說了。不只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每次聽到就可以讓我對一個人的內涵了解更深。

         雖然基於本行,必須時時接受科技新知。但是酷愛歷史,偏好古文,鍾情古蹟,才能讓自己深切體驗生命的意義。

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亡
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

* 古蹟名稱
臺灣城殘蹟
* 古蹟位置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 重要價值
  1622年荷蘭建「奧倫治」城,於1640年竣工完工並改稱為「熱蘭遮城」,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形方,共築三層,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地上有兩層,上層四角有稜堡,兩角之中間有北、東、南三門,北門門額上刻有T‘CASTEEL ZEELDIA GEBOUWED ANNO 1634 〔熱蘭遮城建於一六三四年〕字樣。下層四角亦有稜堡,台基各邊中央各有半圓堡,半圓形中央各有井一口。

  北側有小門及樓梯,可下地下室的彈藥庫。上下兩層富有雉堞,突出的稜堡附設有瞭望塔,稜堡作為砲塔之用,各有大砲五門。整座城堡係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現存城牆數段及半圓形之稜堡殘蹟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殘蹟規模最大。
* 歷史延革
十五世紀末葉,葡萄牙人發現由歐洲經好望角直抵東方的航線後,西方勢力逐漸東移。首先是葡萄牙人進佔澳門,並在我國東南沿海分設領館;接著西班牙人跟進,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使得早想與我通商的荷蘭人倍受經濟壓力。

十七世紀末葉,荷蘭人兩度進佔澎湖,都被明廷打退。明天啟三年癸亥(西元一八二三年)九月,提督雷爾生率兵,在安平港口建築竹岩,後來因明廷攻澎湖,荷蘭軍情吃緊,而撤守軍、拆竹岩。天啟四年甲子(西元一八二四年)七月,又轉佔臺灣,以遜克為駐臺第一任總督,在一鯤身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磚石奇缺,先用砂土及不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天啟七年丁卯(西元一八二七年)改名為熱蘭遮城,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全部工程於明崇禎五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一日(西元一六三三年元月一日)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臺灣城(臺灣城又稱王城、赤嵌城、安平城)。又因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紅毛城。日據時期改建後,稱為安平古堡,沿用至今。
* 區  域
安平區
* 等  級
一級古蹟



安平古堡相簿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