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主奉海神媽祖,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現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者。西元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媽閣廟始建於西元1488年,時值明朝。當時媽閣廟門前已為澳門之海岸線,是當地及附近居住之漁民作業之上岸補給、歇息和祈福之處。廟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又稱神山第一殿)、石殿(又稱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

         經過廟門及花崗石牌坊,便是庭院,循著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即可抵達建於巉岩巨石間、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殿內四壁,雕刻著海魔神將,色彩斑斕,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著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供奉觀音菩薩。不少西洋畫家亦曾描繪了廟前繁華景象,而媽閣廟亦出現在最早一批在中國拍攝的照片。

傳說
         相傳媽祖乃福建莆田女子,又稱娘媽,本姓林,生時能預言吉凶,物化登仙後常顯靈海上,幫助海難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為夷,閩南人船員為了能在靠岸時祭祀,遂與當地居民商議,在現址立廟。而庭院內有中國帆船石刻浮雕,傳說娘媽曾乘此船自家鄉出海,經歷颱風巨浪,平安抵澳。

注釋
         媽閣廟的正確發音應為「馬」閣廟,並不是「媽」閣廟,以往的道地澳門人都是這樣叫的。由於字面上的確運用了「媽」字,而且受到了部份香港人用他們所謂的「正音」影響,現在很多人都錯讀成「媽」閣廟。

景觀危機
         由於媽閣廟正門對開為西環海面,沿山而上能眺望對岸(珠海灣仔)景色,近三十年開始雖有政府船塢、澳門海事博物館、填海與環島公路建築,但因只有一至兩層,對正門前至山上風景只有些微影響。

         西元2006年6月,澳門立法議員高天賜指澳門特區政府已秘密地與葡萄牙駐港澳總領事館等達成共識,同意在媽閣廟對面建新的葡文學校教學大樓,因涉及私人利益而置古跡及附近環境的景觀於不顧,是為繼5月的藍屋仔事件後又一次引起澳門社會對文物保護的關注。另根據傳媒可靠消息,媽閣廟對開海面還將繼續向灣仔方向填海,作為未來海底隧道或橋樑落腳點,另外還會在此興建一幢五星級大酒店。

         西元2006年6月14日,立法議員區錦新在議程前發言中指出澳葡政府時的葡國人興建澳門海事博物館也尊重中國傳統,把博物館放在媽閣廟之左側,不擋媽閣廟向海的朝向。但到澳門特區政府,卻對傳統漫不經心,要把葡文學校教學大樓建在媽閣廟前,擋去媽閣廟之朝向。6月22日,澳博行政總裁何鴻燊在里斯本表示不能接受以風水作理由來阻止葡文學校在該地段建新校舍,還指立法議員的工作本是立法,而非看風水。6月23日,正在葡國訪問的行政長官何厚鏵公開回應學校的選址與設計原則不會影響交通及整個文化以至文物保護政策。

紙幣取材
         媽閣廟正門被發鈔銀行多次用作澳門幣紙幣正面的圖案,包括:
    * 澳門大西洋銀行
          o 西元1945年(壹圓、伍圓、拾圓、貳拾伍圓、伍拾圓;壹佰圓、伍佰圓)
          o 西元1990年與西元1999年(伍佰圓)

         另西元1981年大西洋銀行發行的伍圓紙幣為媽閣廟側門正面照。
    * 澳門中國銀行
          o 西元1999年與西元2003年(貳拾圓)
          o 西元2008年 (拾圓)

~ data from 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8626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